再怎麼優秀、好人緣的模範生,總是會有一群人是不喜歡他的,在商業的世界裡也是一樣,我們只能信守自己的價值,做到最好的自己,絕對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感受與需求。而在前一篇網路社群危機(II):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已探討如何為網路社群危機預做事前準備,試著讓危機發生機率降低時風險降到最低。然而天有陰晴月缺,負評總是難避免,危機總是會來到,不管面對負評或危機,秉持以下四個原則,就有機會先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在網路社群危機(I):事出必有因的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絕大部分網路社群危機都來自於企業與客人相互接觸的互動過程,或是內部人員與外部合作夥伴的管理不當。
不論原因為何,與其待事發當下才來焦頭爛額地緊急處理,不如在事前就該先做好網路社群的防護網,而一個周全的防護網需要的不僅僅是被動的法務規範來降低危機造成的傷害,更需要主動的內部流程與教育訓練,讓企業每個人員及合作夥伴都能主動辨識並預防網路社群危機,把可能造成危機的星星之火予以澆熄。
定位(Positioning)定義為:應該是從一個產品、一件貨物、一項服務、一個公司、一個機構,甚或是從你自己做起。但是,定位並不是要對產品的本質有所改變。定位其實是指你對你所要影響的人的心理有無造成改變。換句話說,就是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裡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覺得有點複雜, 請容許我們為您簡化說明..
數位轉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在“人”的身上,而講到“人”就不得不從管理去切入,也因此會牽涉到流程、制度、績效評估...等管理問題,管理的本質在於控制並組織團隊的行為,團隊行為必須要從“思維”的溝通與建立做起,而後是共同描繪數位轉型的藍圖,並依序分成流程、制度、系統、導入、測試運用、調整、上線等階段任務,逐步完成..
數位科技通常被視為數位轉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會被認為是唯一的環節,也就是只要導入了數位科技,就直接落實了數位轉型,而這正是數位轉型最大的盲點,也可以說是轉型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數位科技再怎麼強大,也必須由『人』來操作以及運用。而到底是要由『人』來適應跟學習數位科技,還是由『數位科技』來滿足『人』的使用需求呢?又或者我們更直接地說,究竟『數位科技』是為了增加『人』的工作量,還是減輕『人』的工作量呢?
在輔導數位轉型失敗的經驗當中,大多都是在“評估”階段就埋下失敗的因子。大型企業在數位轉型專案中,光”評估”階段可能就會花費了整整一年,其中包含業務部門的日常事務了解、機制討論,管顧公司對於公司未來轉型規劃與計畫,數位科技的系統功能評估。然而,多數企業礙於人力、成本、規模、數位知識...等各項限制,是難以做到如此完整評估。不過,若能避免以下NG狀況,也許可以避開無法挽回的失敗。
當我在廣告行銷業界打滾十年左右之時,我開始有機會於一些教學單位分享自己的專業,每次在準備課程內容,總覺得大家對於『行銷』的認知似乎是很模糊,每每與學員討論對『行銷』的認知以及定義為何,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廣告活動』、『媒體曝光』、『數位行銷』,,,等等,然而,絕大部分的回應,對我而言好像都只能解釋部分...
時時行銷曾為多家知名企業導入數位科技,協助數位轉型。成功案例市場滿滿皆是,反倒是失敗的經驗,難見一例,有心投入數位轉型的企業,在看完眾多成功案例後,此處分享的失敗經驗也許能做為借鏡。數位轉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的隱形成本,計算下來絕對都是單位百萬起跳的大數字,而失敗後的一場空,將成為企業永遠的痛!
我們認為要去了解一家公司的最快方式就是從核心價值開始,過往協助企業發展公司介紹、甚至官方網站,也都是從核心價值開始。核心價值是企業開始、創立的源頭,通常身為創辦人或者老闆都能清楚地『口頭說明』,但往往在內部溝通或者是外部傳播,大多都難以書面及說明,更別說讓員工、廠商、顧客以及投資者理解,甚至是將核心價值落實於企業營運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