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

(數位科技篇)為什麼數位轉型會失敗?

數位科技通常被視為數位轉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會被認為是唯一的環節,也就是只要導入了數位科技,就直接落實了數位轉型,而這正是數位轉型最大的盲點,也可以說是轉型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數位科技再怎麼強大,也必須由『人』來操作以及運用。而到底是要由『人』來適應跟學習數位科技,還是由『數位科技』來滿足『人』的使用需求呢?又或者我們更直接地說,究竟『數位科技』是為了增加『人』的工作量,還是減輕『人』的工作量呢?

若把問題拿回到根本,究竟數位轉型是為企業增加員工效率? 抑或只是增加員工負擔呢?

相信沒有一個企業不願意為員工增加工作效率,更不會有一個企業無謂地增加員工負擔。然而現實上卻往往事與願違,其中的關鍵點就在於企業往往是從數位科技來思考數位轉型,而非從企業內部先著手數位轉型的計畫。企業文化的調整、員工思維的進化以及工作流程的設計,每個環節都會是數位科技導入前的重要前置作業,而工作流程則會決定數位科技是減輕還是增加員工負擔以及數位轉型是否會失敗的要素。

數位轉型的工作流程設計,有時是原有流程的調整並改以數位科技操作,有時卻可能是全新做法必須融入原有工作流程中,但不論是那個狀況,都還是必須回到『人』,必須著重的都是“如何改變原有團隊思維以及工作習慣”,這可不是學會操作數位科技亦或只是老闆說以後就這麼做就了事,而這個過程中,除了工作流程的深度探討,以下更是不可忽視的要點:

  • 指標管理:透過數據(data)的收集,我們可以了解到經營面向的各種指標(metrics),如:轉換率、客戶回訪率、客訴比例…等等,數位轉型的一大好處就在於數據的收集更為簡便快速,甚至可以快速地從指標了解實際狀況,並進行調整與管理,也因此,企業更必須為下述問題找到答案
    1. 衡量的標準是什麼,就會達成什麼結果(what gets measured gets done),而在數位轉型後,工作流程改變狀態下,各項指標也可能與過往大不相同,而企業到底需要什麼經營指標來做調整與管理?
    2. 在對應的需求指標之下,工作流程中需要收集及記錄什麼數據?這中間是否需要設計新的機制?改變工作流程的設計?數位科技能否自動化收集?會不會增加團隊的工作負擔?
    3. 指標是一連串的數字,反應出不同經營與管理層面的結果與績效,該怎麼解讀它?瞭解數字背後的行為, 並用來精進工作流程
       
  • 獎勵誘因:習慣可以幫助『人』快速因應工作,加快工作效率,但在數位轉型,過往的工作習慣絕對是一大阻力,這絕對不是老闆簡單一句話說改就改得掉,甚至在數位科技導入後,團隊依舊以原本習慣做事,不願甚至拒絕使用數位科技,最終導致失敗。如果沒有搭配適當的獎勵與誘因,僅憑強制甚至罰則來迫使團隊改變,輕則造成內部動盪,重則有可能人員流失,反之,經由適當的獎勵機制,甚至列入績效評估的要項,數位轉型的改變才有機會實現!
  • 模擬測試:企業任何的改變都必須要經過測試,範圍必須由小而大,任何一點小改變,都有可產生巨大的影響。此外,流程的設計測試絕不應該等到數位科技導入再開始運作,而是必須在選擇數位科技之前!數位科技僅僅是協助流程與使用者的效率,並不代表沒有數位科技,流程就無法進行,不論是最土法煉鋼無效率人力進行,亦或搭配較為簡易便宜的系統逐步進行,都可以讓團隊理解流程的進行以及日常運作可能發生的問題,而這過程都會是企業選擇數位科技的重要依據與考量,數位轉型才有機會達到無痛接軌!

市面上大廠牌的數位科技,多數都沒有任何試用的機制,更沒有短期使用的方案,如果無法事先了解數位轉型的需求以及預先設計流程,很有可能付了錢,學了數位科技後,才赫然發現該數位科技並不適合企業,最終花了一大筆冤枉錢。

過往我們團隊就曾經歷類似狀況,協助導入教學的過程,客戶才理解數位科技並開始抱怨,了解的越多越發現不能運用在公司上,最終的結果卻是客戶想退貨卻被拒絕,花了錢卻只得到一場空…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數位轉型的重點永遠都不在於數位科技,而是在於企業團隊的每一個『人』

延伸閱讀:(總結篇)數位轉型要怎麼成功?